▼
2021年秋季,
成都理工大學迎來新一批學生。
在許多充滿憧憬的新生中間,
有一台電動輪椅慢慢穿行。
那就是 「輪椅女孩」,
身后跟著的,是她的母親。
女孩即將展開一段
與眾不同的經歷——和媽媽一起上大學。
聽見她的聲音——伍雪英、譚伍越音頻:
「輪椅女孩」自出生起不曾站立
媽媽成了她的拐杖
四川仁壽女孩 譚伍越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哥哥罹患先天性脊肌肉萎縮,只能躺在輪椅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母親伍雪英和父親譚建剛為之后降生的她取名譚伍越,希望她超越自己,超越夢想。
不幸的是,伍越一歲多了還是不能站立,最終確診和哥哥患上相同疾病。
但是,命運沒有征服這個愛笑愛鬧的女孩兒, 2018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仁壽一中南校區,這是當地最好的高中。她始終不改一雙愛笑的眼睛,用樂觀擊破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考慮到 伍雪英需要照顧住校的女兒,學校專門安排了一間一樓的宿舍給母女兩人免費居住,并讓伍雪英在食堂務工。從那時起,伍雪英開始了陪讀生活。
「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睡覺,女兒的作息表就是我的作息表。」伍雪英說,一日三餐、上課下課,譚伍越在輪椅里刻苦學習,她的媽媽則推著她的輪椅,為她保駕護航。
或許可以說,從班里第29名到第1名,「輪椅女孩」譚伍越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是母女倆一起掙回來的。
在三年高中生活里,來自老師、同學還有許多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勵,也成了她們前進的動力。譚伍越是一個特別懂得感恩的人, 面對幫助過她的愛心人士,她總是會手寫感謝信表達謝意。
2021年,譚伍越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獲得了天天正能量「百名勵志學子追夢計劃」萬元獎勵,并被授予「阿里巴巴正能量校園大使」稱號。
和媽媽一起上大學
只要心里有力量,前方始終有光
向往已久的大學生活,和譚伍越之前想象的,還是多少有點不一樣。「沒有以前聽說的那麼輕松。高中的時候,我們老師都說,把這一陣熬過去大學就輕松了哈哈。」譚伍越說。
譚伍越在大學教室里
課余時間,伍越還加入了學校的千尋詩文社,暫時還沒寫出自己的作品,不過她讀完了從圖書館借來的《馭風少年》,這個故事是關于十四歲的貧困少年如何借助鄉村圖書館和垃圾場的廢銅爛鐵,自建發電風車的。
譚伍越開始了大學生活,母親伍雪英,也從「高中生陪讀媽媽」轉變為「大學生陪讀媽媽」。為了方便她照顧孩子,學校為伍雪英安排了一個打掃衛生的工作。于是,陪伴伍越上課起居和自己去學院里干活成了伍雪英生活的兩根主軸。每天六點多起床,送伍越去上課,回來就去上班。 伍雪英手里有女兒的課程表,她對孩子課程的了解可能比伍越自己都清楚。「比如說,她要換教室,我有她的課程表,提前上好鬧鐘,提前會去的。」伍雪英說。
大學校園道路上的譚伍越
肌肉萎縮讓伍越幾乎離不開輪椅,生活起居都要有人關照。貼身照顧女兒的歲月,已經在伍雪英身上留下了痕跡。「我的身體方面一年不如一年了。」她感慨道,「左半邊肩膀, 因為我抱她的時候她的頭是壓在我的左邊的,我的頭始終是那樣歪著的。」
學校教學樓并不是每一幢都有電梯,碰上三、四、五樓的課,就得伍雪英硬著頭皮把女兒抱上去。這也給她的身體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四樓五樓我抱上去的話要歇幾次才爬得上去。」她只好跟輔導員申請,能不能排樓下的課。不過她也說,習慣就好了,慢慢來,就慢慢來。
談到對女兒的期望,「學習」,始終是她最牽掛的事兒。上學期伍越期末考試英語只考了81分,這讓伍雪英有點擔心,「 希望就是,只要她學習方面有所進步就好了,畢竟我也付出這麼多,希望她就能考好一點了。」她笑著說。
女兒倒是很坦然,盡管考試成績不甚亮眼,她對英語這門課程的喜愛絲毫不受影響。 她還報名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四月開賽。她近期的目標,就是在競賽中拿個名次。
其實,譚伍越還有一個小小的愿望,留一次長發。考慮到打理起來有困難,這個愿望還沒有實現。
譚伍越(左)和母親伍雪英
陽春三月,母女倆的大學生活剛開了個頭,祝她們節日快樂,也祝她們一切順利。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綜合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受訪者供圖